
TEL:0311-85192288
我国“十三五”规划纲要提出,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的新发展理念,其中绿色发展成为贯彻《纲要》通篇的主基调。建筑业是三大高能耗行业之一,必须践行绿色发展之路。
装配式建筑目标是使装配式建筑从设计、生产、运输、建造、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建筑生命周期中,对环境的影响最小,资源效率最高,使得建筑的构件体系朝着安全、环保、节能和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。
相比较传统建筑,装配式建筑具备节水,节能,节时,节材,节地,环保的“五节一环保”特点。
首先装配式建筑,即由预制部品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,可减少80%的现场建筑垃圾和60%的材料损耗,并显著降低施工噪声和扬尘等。
例如装配式建筑在材料方面可减少内外墙抹灰、现场模具和现场脚手架消耗、商混运输车“挂壁”浆料和远程运输的“富余量”损耗。
四大系统-----结构系统、围护系统、设备与管线系统、内装系统的模数化、标准化、集成化后的材料节约。
另外装配式建筑在建造过程减少了混凝土现浇量,因此工地现场的养护用水,冲洗用水明显减少,而且预制工厂中的养护用水和冲洗用水可以循环利用,节水效果明显。
再者装配式建筑大幅度减少工地现场的混凝土浇捣作业,减少模板、砌块和钢筋切割作业,减少现场支模、拆模作业,装配式建筑免抹灰减少灰尘和落地灰,装配式建筑的全装修等等大幅度的减少施工的噪音污染,建筑垃圾产生。
最后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为工厂制作,更容易实现高品质,构件的高品质反推现场施工的质量提升,例如叠合剪力墙体系的装配式建筑,其施工工艺特点提升了现场连接节点质量,
真正意义上实现保温一体化,防水一体化,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,进而减少房屋的建设量。少建设就是最好的环境效益。
中国特色的装配式建筑实现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“三大效益”,是在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势下必然趋势,是符合时代需求的。
如同中国曲折的发展之路,曲折艰辛但不可阻挡。当前许多人认为中国特色的装配式建筑是国家政策强推下的产业,以“指标”为导向激活的市场,不是真正的市场等等言论,但通过上文中的“三大效益”阐述,可以清晰看到,首先“装配”不是目的,也不是新型建造方式的全部,而是最能直接体现技术进步与工业化优势的先进生产力代表,也是促进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驱动力和方向标。
只有抓住“装配化”,综合考虑建筑系统及工业化的特性,并使之有机结合,才能使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得以充分体现。